普陀山风景点

[编辑]

普济禅寺

普济禅寺游览次序:海印池御碑亭、观自在菩萨墙)——山门——御碑殿——钟鼓楼——天王殿——大圆通殿(毗卢观音圣像、32座观音应身像)——法堂——方丈殿——功德殿——斋堂、僧舍

        看点:寺院规模宏大,有"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"之称,每日四时可观僧人早课。

        介绍:普济禅寺又叫前寺,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,是供奉观音的主刹。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,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。
    寺内有大圆通殿、天王殿、藏经楼等,殿、堂、楼、轩共计357间。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,人称“活大殿”,供奉着高8.8米的毗卢观音。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。
 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,创建于唐咸通年间,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“宝陀观音寺”,专供观音菩萨,香火始盛。到南宋嘉定年间,御赐“圆通宝殿”匾额,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。
     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,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(1605年)朝廷拨款重建,并赐额敕建“护国永寿普陀禅寺”,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。
     清康熙年间,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,寺院被劫掠一空。1689年海疆平息后,康熙下旨重新修缮、扩大规模,至雍正九年(1731年)时基本完成,现在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。
        抗日战争后,寺院萧条败落;“文革”期间佛像尽毁,僧侣被遣散。1979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,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,形成了现在的规模。
  
        交通:1号线、2号线在前寺(百步沙)下车即到。
        门票:5元
        小贴士:普济寺、法雨寺、慧济寺、大乘庵,每年农历二月、六月和九月的十九日免费开放,并全年对舟山市民(凭身份证)免费开放。
海印池TOP
  海印池建于明代,池水为山泉所积,清莹如玉,池中荷叶田田,莲花亭亭,景色迷人。盛夏傍晚,朗月映池,荷香袭人,正是到此欣赏“莲池夜月”的最佳时机。
        “海印”,是佛所得三昧之名,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,佛之智海湛然,能印现一切之法。海印池原名“放生池”,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,后植莲花(荷花),所以又称“莲花池”。

  海印池上筑石桥三座,中间一座桥面平宽,北接普济寺正门,南衔御碑亭,桥中有一湖心亭,又称八角亭,正对普济寺山门,可供游人憩坐。
        桥南的御碑亭,琉顶重檐,错彩镂金,造型独特,在湖心亭前,与海印池相连,立于清雍正九年(1731年)。亭中植有白玉御碑一尊,碑高5.2米、宽1.32米、厚0.32米,上镌雍正帝所书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。
  御碑亭、八角亭和普济禅寺形成的中轴线将海印池一分为二,隔为东西二池。
        池西一座为长堍桥,四隅镂有龙首,逢雨则有雨水从龙嘴喷出,轻烟袅袅,缥缈空灵。池东一座为永寿桥,长40米、宽7.5米、高6米,系明万历十四年(1586年)所建,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石狮子40座,古朴典雅,生动逼真。

  永寿桥前有一道观自在菩萨墙,墙高3米、用7块大石板镶成,壁上有2米见方的五个大字“观自在菩萨”(相传观音菩萨悲智双圆,从悲则称观世音,从智则称观自在)。
        大字右侧刻《华严经》颂偈,左侧刻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据说此壁建于雍正二年(1724年)。
        菩萨墙旁刻有《心经》,颂云:“海上有山多圣贤,众宝所成极清净;勇猛丈夫观自在,为度众生住此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小知识:海印池与莲花——荷花,佛家称之为莲花,是圣洁、清净的象征。佛教称极乐世界为“莲邦”,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。
        认为众生皆有“佛性”,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,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,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。
        莲花则“出污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“佛性”。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“莲花部主”
        所以,观世音菩萨道场内的海印池就更是佛教信众的必游之地,历代文人墨客在观赏莲池景观时,也都把观景和对佛之所悟融会起来。
大圆通殿TOP
  大圆通殿为普济寺主殿,初建于南宋嘉定七年(1214年),重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,堪称“疏朗博大、宏伟巍峨,百人共入不觉宽,千人齐登不觉挤”,故有“活大殿”、“天下圆通殿之祖”的美誉。
        大殿高18米,宽42米,纵深24米,为单层重檐的木结构建筑,顶盖黄色琉璃瓦,飞檐翘角,庄重典雅,是典型的清初建筑风格。
        殿上供奉的毗卢观音圣像高达8.8米,妙相庄严,观照自若,头戴毗卢天冠,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,手结定印,为全山圣像之最。

  大圆通殿即观音菩萨正殿,因观音菩萨从返闻自性证真圆通,得不可思议神通妙法,故称“圆通殿”。
     “圆通”是观音的代名词,其意是“不偏倚,无阻碍”,圆满通达。在佛教经典中,观音是耳根通(一根通)即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通。观音菩萨能听到苦难的呼救声,便能眼观,故名观音

  大圆通殿两旁端坐着32座观音应身像,展示了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各种形象。再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,共33身。这种塑法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。
        主殿两旁建有配殿,东首文殊殿,供奉应化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;西首普贤殿,供奉应化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。两侧回廊是罗汉堂,各塑9尊共18尊罗汉。

法雨禅寺

法雨禅寺游览次序:海会桥(日莲池)——山门(“天华法雨”题刻、九龙壁)——天王殿——玉佛殿——九龙殿九龙藻井)——御碑殿——方丈院

        看点:九龙殿内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"九龙藻井",精工巧作,栩栩如生,艺术价值极高,为国家级文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介绍:法雨禅寺又称后寺,在普陀山白华顶左、光熙峰下,距普济寺2.8公里,为普陀三大寺之一。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,现存殿宇294间,依山取势,分列六层台基上。
        入山门依次升级,中轴线上有天王殿,后有玉佛殿,两殿之间有钟鼓楼,又后依次为观音殿、御碑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、方丈殿。观音殿又称九龙殿,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,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,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整座寺庙宏大高远,气象超凡;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,海浪声日夜轰鸣;北宋王安石曾赞之“树色秋擎书,钟声浪答回”。
        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,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,结茅为庵,取“法海潮音”之义,取名“海潮庵”;万历二十二年改名“海潮寺”,三十四年又名“护国镇海禅寺”。后毁于战火。
        清康熙二十八年,普济、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,同时兴建;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,历时三年,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,专供观音佛像,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,供诸菩萨。
        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清朝廷又赐金修寺,修缮大殿,并赐“天华法雨”和“法雨禅寺”匾额,因改今名。同治、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,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。
  
        交通:2号线在“法雨寺”下车。
        门票:5元
海会桥TOP
  从普济寺前往法雨寺,要经过一段名为“玉堂街”的香道,香道的尽头是一片名为“日莲池”的池塘。
        莲池汇聚锦屏山(法雨寺主山)南麓诸溪之水,水从山岩迸出,清冽异常,历久不竭。此处所产莲子,历史上曾列为贡物,由杭州织造府进贡朝廷。
  池上有座海会桥,此桥是进入法雨寺的正路,桥为光绪十五年(1889年)法雨寺住持化缘募修而成。
        桥前古木参天,幽静淡雅。“海会”意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,其德之深与数量之多,犹如大海之广阔无边,故名。
        海会桥横跨日莲池上,将池分割为东西两潭。桥为单孔石拱桥,长约20米、宽5米,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刻有各种戏剧故事、竹木花卉、飞禽走兽、虾蟹鱼鳖等图案共52幅,雕刻精致,栩栩如生。
山门TOP
  法雨寺的寺门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山门,不在中轴线上,而在东南角上,一条青石板路蜿蜒而上,弘一法师、蒋介石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。山门主建筑为重檐方亭,匾额青蓝底镶金字,上题“天华法雨”四字。

  方亭西是影壁,原为砖雕三龙壁,上书梵文“唵嘛呢叭弥吽”(意即神力不可思议),文革期间被毁。后来在这里重建了九龙壁一座,正对着天王殿。
        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、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,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青石浮雕砌成,全壁雕刻镶嵌精致,不露缝隙,犹如一整块大石板雕刻而成。
        九龙壁高2米、宽12米、厚1米,极富立体感,壁中九龙昂首舞爪,腾云戏珠,形象逼真。
天王殿TOP
  九龙壁对面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,檐间额题“天王殿”,现有的两座五层石经幢塔为1988年重建时设立。
        天王殿前古樟成林,甬道两侧竖有旗杆两根,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。据说,其中一根已变换过七八次,而另一根虽常被香客当作神物,剥皮作药,但仍然巍峨高耸,故有“后寺活旗杆”之称。
        殿内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,据说是为了避免与普济寺重复。
玉佛殿TOP
  天王殿后的玉佛殿面阔三间,外加围栏,黄琉璃顶,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重檐歇山式建筑。大殿东西有钟楼鼓楼各一,月台上有古柏一株,苍老劲健,西侧植罗汉松一株,围粗3米多,颇为罕见。
        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(1882年)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,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,像高2米,玉色皎洁,雕琢极工。后来被毁,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.3米,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。
九龙殿TOP
  又称圆通殿,为法雨寺的主殿。殿前有古树十余株,其中两棵大树(古银杏、古桧柏)高入云天——西侧的银杏粗约三抱,树龄在500年以上;东侧的龙凤柏苍老劲健、蟠屈如虬螭,形状独特,是普陀山最有名的两株古柏。
  大殿台前三面石栏板上分刻着二十四行孝图,取自元代郭居敬编撰的古今二十四孝子的故事(孝悌本是儒学内容,但在许多佛家寺庙也有所描述)。这些浮雕构图完整,线条流畅,是明代石刻浮雕中的精品,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  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康熙皇帝赐“法雨禅寺”额时,下发“拆金陵旧殿以赐”令,拆金陵城内琉璃瓦12万张,仿金陵明故宫九龙殿盖成。殿分7间,高22米,面阔35.35米,进深20.31米,面积近1000平方米。
        大殿内无一梁、一钉,堪称一绝,是目前国内寺院建筑中规格最大、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佛殿。
  九龙殿内最有名的当数普陀三宝之一的“九龙藻井”: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,一条龙盘顶,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。
        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,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,宛若一颗明珠,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,造型优美,刀法粗犷,成于明初,九龙殿之明名便因此而得。
        大殿内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。正中供奉6.6米高毗卢观音坐像,后壁为大型海岛观音群塑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群像,两旁列十八罗汉。
御碑殿TOP
  殿宇五间,黄瓦盖顶,西侧楼屋内有门可通上佛顶山的香云路。
        大殿面宽五间(宽约32米),进深四间,前有外廊,斗拱承担,殿中供三世佛。殿东耳殿三间,为“三圣殿”,供三圣立像。西耳殿三间为“关帝殿”,供关公金坐像。两侧配房(客堂)各五间。
方丈院TOP
  为全寺最高处,二层檐楼房一排共27间,分隔为五个院。中间七间过去为印光法师方丈室,后改为纪念堂。
  印光法师(1861~1940年),俗名赵绍俨,被称为“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”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生于陕西,21岁在终南山莲花洞出家,光绪十九年(1893年),印光随僧人化闻赴普陀山法雨禅寺,遂在此研究佛经,长达40余年。后到苏州灵岩寺建立净土道场。
        印光法师著有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等佛学名著,在中国佛教界影响深远。
金牌、

慧济禅寺

导游:全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,天王殿后,大雄宝殿、大悲殿、藏经楼、玉皇殿、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,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点:慧济寺主殿屋顶用天蓝、淡绿、鹅黄、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,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,形成"佛光普照"的绚丽景象。

        介绍: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,原为一石亭,供佛其中,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,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、玉泉殿、大悲楼等,扩庵为寺。光绪三十三年清得大藏经,由文正和尚鸠工增广,遂成巨刹,与普济寺,法雨寺鼎立,称为普陀山三大寺。
        寺内大雄宝殿用彩色琉璃瓦盖顶,在阳光下呈现出“佛光普照”的奇景。观音堂内,四壁镶嵌着123尊石刻观音像,汇聚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画家的杰作。
     交通:2号线到终点站“索道站”下车,转乘索道(上行25元,下行15元,上下联票35元)上山即到。
     门票:5元

南海观音立像

导游: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。此处势随峰起,秀林葱郁,气顺脉畅,碧波荡漾。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,隔海侍卫;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,潮音频传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看点: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,海天佛国的象征。

        介绍:立像台座三层,总高33米,其中佛像18米,莲台2米,台基13米,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。佛像顶现弥陀,左手托法轮,右手施无畏印,妙状、慈祥,体现了观音菩萨“慧眼视众生,弘誓深如海之法身”。
        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。观音立像工程浩大,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,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“南海观音”题词,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,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。
        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渡人舟”的观音大士,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。“南海观音慈被大千,普陀新景光照千秋。”
        交通:乘1号线到紫竹林下车,步行前往。
        门票:6元

百步沙

导游:与朝阳洞北的千步沙相对应。由紫竹林停车场坐车3分钟可达百步沙,亦可沿环岛公路步行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点:一眼望去,两脉青山怀抱一湾金沙,滩平沙细,浪缓波平沙滩中间有一岬谷伸向水际,俗称“狮子尾巴”,将百步沙分成两片,四周礁岩千姿百态。岬谷上有巨岩濒海矗立,称“狮石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介绍:位于宝塔东约百多米处海边,南北长600多米,东西宽200余米。与朝阳洞北的千步沙相对应,故名百步沙,又叫塔前沙。
        百步沙沙质纯净、滩形优美。清杭州人胡绍家《百步沙》诗云:“太子塔前沙,临风散似霞。至今卷石在,不见惹微瑕。”
        百步沙前,海域辽阔,海滩宽广而平坦,海水湖蓝,海洋与陆地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交接,为海水浴的绝佳去所。夏日夜晚,此地更是海风习习,凉气袭人,游客也多来此闲步乘凉。
        百步沙的海水浴场,始建于民国23年(1934年)。1982年普陀山管理局投资扩建,设施逐年完善,一次可容纳游客1500人。
        交通:1号线、2号线起点站均在前寺(百步沙),从停车场到海滨浴场步行200米。
        门票:夏季20元游泳票,包括了沐浴费用
金牌、
本条目最后由 0.0.0.* 更新于2007-05-05 03:54:26 查看历史版本

城市名:
入住日期: yyyy-mm-dd 退房日期: yyyy-mm-dd
价格范围: 宾馆名:
什么地方?
入住日期: yyyy-mm-dd 退房日期: yyyy-mm-dd
餐馆
  • 关  键  字:
  • 出  发  地:
  • 价格范围:
  • 行程天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