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姑圣迹简介

[编辑]

导 游

     进了佛国山门,往东南300米处(近“入三摩地”),即是短姑道头,又称短姑圣迹、短姑古迹。

介 绍

     此地旧时原为海滩,滩上有阔十余米,长百来米,小石自相零附、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,岩石石上镌有“短姑古迹”、“慈航普渡”、“道义同皈”、“第一佛国”、“乐土”等14款题刻,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。
   
古时候,船到短姑道头边,是靠不了岸的,需要用长不过一丈、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普陀山住持了余、莲二位高僧,因此间潮落潮涨,往来船只靠岸不便,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、宽8米的石条道头。
    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,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、揽胜观光者,都得由此登岸。客运码头建成后,这里便作为一处旅游胜迹对游客开放。

    典故:相传曾有姑嫂两人发愿礼佛,凑资买船,渡莲洋朝山进香,船刚泊道头,不巧小姑“天癸”(月事)来潮,自愧不洁,不敢下船入山。
   
其嫂短(埋怨)之无福朝圣,将姑留置船中,独自进山拜佛去了。不料时近晌午,潮水大涨,小舟与岸相隔,小姑久坐船中,腹中空空,饥肠难耐。
   
正在此时,只见一村妇持食盒至岸边,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,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,说是她嫂嫂托其捎来,放下食盒,便离船而去。
    嫂嫂进香归来后,小姑问及前事,嫂愕然不知,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,瞻仰莲座,只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,心里顿有所悟,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显灵,自惭无缘,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。
   
因其嫂曾在码头“短其姑”,从此,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‘短姑道头”。道头旁时常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,传说是菩萨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,后人称此道头为“短姑圣迹”。

    小知识:“入三摩地”:佛教名词,三摩地即为“戒、定、慧”,入三摩地就是远离心之浮沉,而得平等安详,心专止于一境之意,也就是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状态,称为心一境界。
   
普陀山上的“入三摩地”是从短姑道头上岸后,佛顶山的山门步行到慧济寺的香云路。此路依山循坡蜿蜒而上,路间有“入三摩地”等石刻题字,皆出自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之手笔。

交 通

    1号线到“入三摩地”下车。

本条目最后由 0.0.0.* 更新于2009-02-14 19:42:08 查看历史版本

城市名:
入住日期: yyyy-mm-dd 退房日期: yyyy-mm-dd
价格范围: 宾馆名:
什么地方?
入住日期: yyyy-mm-dd 退房日期: yyyy-mm-dd
餐馆
  • 关  键  字:
  • 出  发  地:
  • 价格范围:
  • 行程天数:

短姑圣迹旅游回答

暂时没有问答

短姑圣迹旅游攻略